白天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,晚上是布鲁斯音乐家。这听起来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,但詹姆斯.P.艾利森(James P.Allison)确实做到了。他正是在2018年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癌症免疫科学家之一,而他的乐队成员和同事都表示,此人的科学和艺术造诣是密不可分的。事实上,很多顶尖科学家都有类似的情况,艾利森就是其中的典型。
除了音乐,艺术收藏也是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最爱,理查德是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,自1968年开始接触艺术收藏,并将唐卡艺术作为自己与妻子的“终生艺术追求”,在2014年理查德曾说:迷人的视觉盛宴——西藏绘画,给我提供了我可想象的最好生活。理查德夫妇对于唐卡执着版的热爱。
无独有偶,中国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:杨振宁(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),
李政道(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),莫言(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)都对中国传统艺术情有独钟,在造访清华大学期间,收藏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兆顺老师的艺术作品,其中,李政道对于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课题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。
其实早在1878年,人们就注意到了艺术爱好和科学才华之间的联系,这是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雅各布斯.亨利库斯.范特霍夫(Jacobus Henricus van't Hoff)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的。范特霍夫指出,历史上有很大一批著名科学家都具备“艺术倾向”。例如,牛顿是一位画家;伽利略是一位诗人。他认为这是有道理的,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科学是需要创造性的。任何人都可以对周围做出机械的观察,但要提出假设并用实验来检测事物背后的原理,需要大量的想象力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